干货 | 利用SPSS进行高级统计分析第二期
- 1 中介【报告B,SE,t(df),p),置信区间,画中介效应图】
- 2 多重中介
- 3 链式中介
- 4 调节【报告B、SE、t、β、p、95%CI、Δ+画回归表、交互作用图】
- 5 有调节的中介【报告B、SE、β、p、95%CI+画回归表+交互作用图】
在本期中,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如何利用SPSS进行:中介、多重中介、链式中介、调节分析、有中介的调节分析等。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QxNDE5NA==&mid=2247506738&idx=1&sn=d42066a3790dfdf3bcaed1fc3369cf7f&chksm=e909626fde7eeb79e5c16c68db88ce2362b74664867cd64ba25d01592c0f4d8089f5ddff8981&scene=21#wechat_redirect
1 中介【报告B,SE,t(df),p),置信区间,画中介效应图】
1.回归方程法
1.1 算三个回归方程
- 自—因
- 自—中
- 自、中—因
部分标准化
效应量/Y的标准差
完全标准化
所有变量的标准化
3. 报告【B、SE、t(df)、P、置信区间+图(标准化系数)】
本研究采用软件SPSS 24.0 中文版进行采集录入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中介效应检验:参照Preacher 和Hayes (2004)提出的Bootstrap 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4),样本量选择5000,在95%置信区间下。
为了探讨MIL和FCI的关系中是否存在PA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MIL得分为自变量,FCI得分为因变量,PA得分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PA在MIL和FCI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MIL对PA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0.24,SE=0.07,t(98)=3.55,p < 0.001),置信区间(LLCT = 0.10,ULCT =0.37)不包含0;中介检验的结果不包含0(LLCT =0.07, ULCT =0.37),表明PA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大小为0.22,SE=0.08),中介效应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Preacher, K. J. , & Hayes, A. F. . (2004). Spss and sas procedures for estimating indirect effects in simple mediation models.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 & Computers, 36(4), p.717-731.
2 多重中介
3 链式中介
1. Process插件法:model6
中心化:原始数据-均值
拆分文件:spilt
4 调节【报告B、SE、t、β、p、95%CI、Δ+画回归表、交互作用图】
1. 线性回归法
1.1 Spss操作
1)算z分数
2)算交互项
3)算回归方程
1.2 Spss结果解读
1.3 画交互作用图:对调节变量做高低分组
高分组:平均值+标准差=6.12
低分组:平均值—标准差=3.68
1.4 拆分文件,做回归
1.5 再做一次回归,画图
2. Process插件法:model1
2.1 Spss操作
2.2 Spss结果解读
2.3 报告
利用Process model 1 (Hayes,2018)探讨生命意义感P、社会支持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结果表明,生命意义感P(B =-0.46,t =-1.35,p =0.18)、社会支持(B =-0.19,t =-0.55,p =0.58)以及二者交互作用(B =0.05,t =0.83,p=0.41)对工作倦怠的作用均不显著(如表3所示),简单斜率分析图如图2所示。
5 有调节的中介【报告B、SE、β、p、95%CI+画回归表+交互作用图】
1.线性回归法
1.1 算两组交互项 自调 中调
- 自、调、自*调—因
- 自、调、自*调—中
- 自、调、自*调、中、中*调—因
1.2 报告
接下来验证有调节的中介作用,以压力为自变量,生命意义感P为调节变量,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深层劳动为因变量为例。
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观点,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需要对三个回归方程的参数进行检验:(1)方程1 估计调节变量(生命意义感P)对自变量(压力)与因变量(深层劳动)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2)方程2 估计调节变量(生命意义感P)对自变量(压力)与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3)方程3 估计调节变量(生命意义感P)对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与因变量(深层劳动)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自变量(压力)对因变量(深层劳动)残余效应的调节效应。
根据Muller, Judd 和Yzerbyt (2005)的观点, 如果模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说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存在:(1)方程1 中, 压力的总效应显著, 且该效应的大小不取决于生命意义感P; (2)方程2 和方程3 中, 压力对自我效能感的效应显著, 生命意义感P与自我效能感对深层劳动的交互效应显著, 和/或压力与生命意义感P对自我效能感的交互效应显著, 自我效能感对深层劳动的效应显著,本研究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结果见表2、图3。
由表2、图1可见,方程1 中压力负向预测深层劳动(β=-0.37,p<0.001),压力与生命意义感P的交互项对深层劳动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3,p<0.001)。
方程2 和方程3 中,压力与生命意义感P的交互项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效应显著(β=-0.18,p<0.01);压力与生命意义感P的交互项对深层劳动的预测作用显著(β=-0.18,p<0.01);同时自我效能感对深层劳动的预测效应显著(β=0.53,p<0.001)。
这表明,压力、生命意义感P、自我效能感和深层劳动四者之间构成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自我效能感在压力与深层劳动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生命意义感P在压力与深层劳动、压力与自我效能感间起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温忠麟, & 叶宝娟. (2014).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 022(005), 731-745.
由于生命意义感P在压力与深层劳动、压力与自我效能感间起调节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简单效应以明确生命意义感P调节作用。
首先将生命意义感P按照正负一个标准差分成高、低组, 采用简单斜率检验考察在生命意义感P不同水平上压力对深层劳动、压力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相应的简单效应分析见图5、图6。
图5结果表明,对于生命意义感P较高的个体来说,压力能负向预测深层劳动(B=-0.44,SE =0.13, p <0.01);而对于生命意义感P较低的个体来说,压力不能显著预测深层劳动(B =0.09, SE = 0.11,p = 0.45),即比起低压力情景,高生命意义感P的个体在高压情景下,会有更少的深层劳动。
图6结果表明,对于生命意义感P较低的个体来说,压力不能预测自我效能感(B = -0.19,SE =0.13,p =0.17);而对于生命意义感P较高的个体来说,压力能负向预测深层劳动(B =-0.45,SE = 0.13,p <0.01);即比起低压力情景时,高生命意义感P的个体在高压情景下自我效能感更低。
2) Spss结果解读
2.2 调节后半路径:model14
1)Spss操作
2.4 报告
使用 Hayes (2019)的SPSS 宏程序PROCESS(Model7),分析自我效能感在压力与深层劳动之间的中介作用(前半段)是否受生命意义感P的调节。
结果表明(如表4所示):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深层劳动(B=0.37,SE=0.04,p<0.001);压力与生命意义感P的交互项能显著负向预测自我效能感(B=-0.02,SE=0.01,p<0.01)。
在生命意义感P得分为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平均数以及平均数加一个标准差三个水平时,自我效能感在压力与深层劳动之间的中介效应值及其95%Bootstrap 置信区间如表5所示。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得到了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压力与深层劳动之间起中介作用,而且该中介作用前半段受到生命意义感P的调节。
进一步采用简单斜率检验来分析生命意义感P在压力与自我效能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按生命意义感P的平均分加减一个标准差将被试分为高生命意义感P水平组(高于平均数加一个标准差的被试)、低生命意义感P水平组(低于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的被试)与中生命意义感P水平组(介于两组之间的被试)三组,采用分组回归的方式考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随着生命意义感P水平的升高, 压力对自我效能感的负向预测作用逐渐变强 (由B=-0.09, p < 0.001 减弱为B=-0.17,p < 0.001)。
3. Mplus
3.1 Mplus输入语法
DATA:FILE IS DATA.dat; !原始数据
VARIABLE:NAMES ARE X W M Y XW MW;!数据中变量的命名USEVARIABLES = W M X Y XW MW; !使用的变量有哪些?ANALYSIS: Bootstrap=2000; !Bootstrap法抽样1000次MODEL:Y on M (b1)X W XWMW (b2); !做因变量Y对M、X、W、XW、MW的回归,将Y对M MW的回归系数命名为b1、b2M on X (a1)WXW (a3);!做中介变量M对X、W、XW的回归,将M对X XW的回归系数命名为a1、a3
MODEL CONSTRAINT:
new(H1-H3);
H1=a3*b1;!中介效应值 a3 b1的估计
H2=a3*b2;!中介效应值 a3 b2的估计
H3=a1*b2;!中介效应值 a1 b2的估计
OUTPUT:cinterval (bcbootstrap) STDYX;!输出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 计算中介效应
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建议, 使用Mplus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 法抽取1000个Bootstrap 样本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结果发现,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χ2/df=0.41, RMSEA=0.00, RMSEA90% CI =0.00~0.15, CFI=1.00, TLI = 1.02, SRMR =0.01)。
同时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如图):压力能够显著预测深层劳动(B=-0.10,SE=0.04,β=-0.17,p<0.01,95%CI=[-0.17,-0.03])、自我效能感(B=-0.34,SE=0.06,β=-0.39,p<0.001,95%CI=[-0.47,-0.23]);自我效能感显著预测深层劳动(B=0.35,SE=0.05,β=0.53,p<0.001,95%CI=[0.26,0.44]),说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压力与生命意义感P的交互项不能显著预测深层劳动(B=-0.46,SE=0.30,β=-0.18,p=0.16,95%CI=[ -0.77,0.25]);自我效能感与生命意义感P的交互项未显著预测深层劳动(B=-0.30,SE=0.30,β=-0.08,p=0.32,95%CI=[ -0.87,0.26]),压力与生命意义感P的交互项能显著预测自我效能感(B=-0.71,SE=0.25,β=-0.18,p<0.05,95%CI=[ -1.10,-0.07]),说明生命意义感P能够调节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本期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啦!
在本期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利用SPSS进行中介分析、调节分析、有中介的调节分析。在下一期中,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方差分析,以及EEA、CF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