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中文版封面 昨晚看了话剧《哗变》的首演。是根据美国剧作家诺尔曼·沃克的小说《凯恩号哗变记》改编。1988年北京人艺曾演出。而这次出演的演员除冯远征外都为新面孔,导演为任鸣。前两年曾看过电影,相比起来还是话剧过瘾。这个剧有三个特点:一是全剧没有一个女人,这与娱乐时代影视戏剧中必有女人的规律向背。二是场景单一,全剧布景基本是一成不变的法庭现场,多数人都是坐在椅子上,动作极少。三是台词,全剧完全是在对话——法庭陈述和辩论以及对人物的精神分析,所谓“动口不动手”。这三个特点结合起来如果赶上一般的话剧,它足以让观众瞌睡或者提早离场。而《哗变》它能在两个多小时里牢牢地抓住观众的眼睛和心思,最后还情不自禁地为此鼓掌欢呼,这就是魅力。所以《哗变》在世界话剧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特殊的,它既是对传统话剧精华的继承,也是现代戏剧发展的一个极致。
中国人演这个话剧,按说是应该化装成黄头发或者大鼻子的,这样或许更符合该剧的情境。可是没有,除了布景中挂有一面星条旗之外,演员都是清一色的军装,或许导演感觉这样一个以法庭辩论和注重内心分析的话剧,外在的形式是次要的,表演和对白才是关键,尽管在剧的开始阶段观众可能难以适应甚至有些不安,包括我,但是很快由于戏剧本身的紧张和层层递进的魅力,使我们成了真正的投入其中的观众。因为台词太精彩了,表演也同样精彩。
在剧的中间休息时间,和几个朋友谈到近些年电影、戏剧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的极端化倾向,从电影《十面埋伏》到《无极》,从《夜宴》到刚刚演过的话剧《建筑大师》等等,过度的大制作和形式(化妆、服饰、道具、场景、特技等)的奢华,实际上贬低甚至吞噬了艺术本身的能动作用。戏剧真正的魅力说到底还是在于内容,而话剧则更在于台词和表演,因为只有语言才是真正让人类沟通、理解和思想的桥梁,也只有人物才能创造出令人震颤的我们的心灵史。
冯远征在新版中的表演 朱旭1988年演的老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