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 之 微服务调用 之 链路追踪

说明:本文来自

本篇主要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为什么要用链路追踪?

1.1 因:拆分服务单元
微服务架构其实是一个分布式的架构,按照业务划分成了多个服务单元。

由于服务单元的数量是很多的,有可能几千个,而且业务也会更复杂,如果出现了错误和异常,很难去定位。

1.2 因:逻辑复杂
比如一个请求需要调用多个服务才能完成整个业务闭环,而内部服务的代码逻辑和业务逻辑比较复杂,假如某个服务出现了问题,是难以快速确定那个服务出问题的。

1.3 果:快速定位
而如果我们加上了分布式链路追踪,去跟踪一个请求有哪些服务参与其中,参与的顺序是怎样的,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每个请求的详细经过,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快速定位。

二、链路追踪的核心

链路追踪组件有 Twitter 的可视化链路追踪组件 Zipkin、Google 的 Dapper、阿里的 Eagleeye 等,而 Sleuth 是 Spring Cloud 的组件。Spring Cloud Sleuth 借鉴了 Dapper 的术语。

本文主要讲解 Sleuth + Zipkin 结合使用来更好地实现链路追踪

为什么能够进行整条链路的追踪?其实就是一个 Trace ID 将 一连串的 Span 信息连起来了。根据 Span 记录的信息再进行整合就可以获取整条链路的信息。

下面是链路追踪的核心概念:

2.1 Span(跨度)

大白话:远程调用和 Span 一对一。

基本的工作单元,每次发送一个远程调用服务就会产生一个 Span。

Span 是一个 64 位的唯一 ID。

通过计算 Span 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就可以统计每个服务调用所花费的时间。

2.2 Trace(跟踪)

大白话:一个 Trace 对应多个 Span,一对多。

它由一系列 Span 组成,树状结构。

64 位唯一 ID。

每次客户端访问微服务系统的 API 接口,可能中间会调用多个微服务,每次调用都会产生一个新的 Span,而多个 Span 组成了 Trace

2.3 Annotation(注解)

链路追踪系统定义了一些核心注解,用来定义一个请求的开始和结束,注意是微服务之间的请求,而不是浏览器或手机等设备。注解包括:

cs – Client Sent: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描述了这个请求调用的 Span 的开始时间。注意:这里的客户端指的是微服务的调用者,不是我们理解的浏览器或手机等客户端。
sr – Server Received:服务端获得请求并准备开始处理它,如果将其 sr 减去 cs 时间戳,即可得到网络传输时间。
ss – Server Sent:服务端发送响应,会记录请求处理完成的时间,ss 时间戳减去 sr 时间戳,即可得到服务器请求的时间。
cr – Client Received:客户端接收响应,Span 的结束时间,如果 cr 的时间戳减去 cs 时间戳,即可得到一次微服务调用所消耗的时间,也就是一个 Span 的消耗的总时间。

2.4 链路追踪原理

假定三个微服务调用的链路如下图所示:Service 1 调用 Service 2,Service 2 调用 Service 3 和 Service 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链路追踪会在每个服务调用的时候加上 Trace ID 和 Span ID。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白话解释:

大家注意上面的颜色,相同颜色的代表是同一个 Span ID,说明是链路追踪中的一个节点。

第一步:客户端调用 Service 1,生成一个 Request,Trace ID 和 Span ID 为空,那个时候请求还没有到 Service 1。

第二步:请求到达 Service 1,记录了 Trace ID = X,Span ID 等于 A。

第三步:Service 1 发送请求给 Service 2,Span ID 等于 B,被称作 Client Sent,即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

第四步:请求到达 Service 2,Span ID 等于 B,Trace ID 不会改变,被称作 Server Received,即服务端获得请求并准备开始处理它。

第五步:Service 2 开始处理这个请求,处理完之后,Trace ID 不变,Span ID = C。

第六步:Service 2 开始发送这个请求给 Service 3,Trace ID 不变,Span ID = D,被称作 Client Sent,即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

第七步:Service 3 接收到这个请求,Span ID = D,被称作 Server Received。

第八步:Service 3 开始处理这个请求,处理完之后,Span ID = E。

第九步:Service 3 开始发送响应给 Service 2,Span ID = D,被称作 Server Sent,即服务端发送响应。

第十步:Service 3 收到 Service 2 的响应,Span ID = D,被称作 Client Received,即客户端接收响应。

第十一步:Service 2 开始返回 响应给 Service 1,Span ID = B,和第三步的 Span ID 相同,被称作 Client Received,即客户端接收响应。

第十二步:Service 1 处理完响应,Span ID = A,和第二步的 Span ID 相同。

第十三步:Service 1 开始向客户端返回响应,Span ID = A、

Service 3 向 Service 4 发送请求和 Service 3 类似,对应的 Span ID 是 F 和 G。可以参照上面前面的第六步到第十步。

把以上的相同颜色的步骤简化为下面的链路追踪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个节点:Span ID = A,Parent ID = null,Service 1 接收到请求。
第二个节点:Span ID = B,Parent ID= A,Service 1 发送请求到 Service 2 返回响应给 Service 1 的过程。
第三个节点:Span ID = C,Parent ID= B,Service 2 的 中间处理过程。
第四个节点:Span ID = D,Parent ID= C,Service 2 发送请求到 Service 3 返回响应给 Service 2 的过程。
第五个节点:Span ID = E,Parent ID= D,Service 3 的中间处理过程。
第六个节点:Span ID = F,Parent ID= C,Service 3 发送请求到 Service 4 返回响应给 Service 3 的过程。
第七个节点:Span ID = G,Parent ID= F,Service 4 的中间处理过程。
通过 Parent ID 即可找到父节点,整个链路就可以进行跟踪追溯了。

三、Spring Cloud 整合 Sleuth

3.1 引入 Spring Cloud 依赖

因为我们使用的链路追踪组件 Sleuth 是 Spring Cloud 的组件,所以我们需要引入 Spring Cloud 依赖。

<dependencyManagement><dependencies><!--  Spring Cloud 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dependencies</artifactId><version>Hoxton.SR3</version><type>pom</type><scope>import</scope></dependency></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3.2 引入Sleuth依赖

引入链路追踪组件 Sleuth 非常简单,在 pom.xml 文件中引入 Sleuth 依赖即可。

<!-- 链路追踪组件 -->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sleuth</artifactId>
</dependency>

3.3 通过日志观察链路追踪

添加配置:
logging.level.org.springframework.cloud.openfeign=debug
logging.level.org.springframework.cloud.sleuth=debug

3.4 启动微服务并模拟请求调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

当没有配置 Sleuth 链路追踪的时候,INFO 信息里面是 [passjava-question,],后面跟着三个空字符串。
当配置了 Sleuth 链路追踪的时候,追踪到的信息是 [passjava-question,504a5360ca906016,e55ff064b3941956,false] ,第一个是 Trace ID,第二个是 Span ID。

四、Zipkin 链路追踪原理

上面我们通过简单的引入 Sleuth 组件,就可以获取到调用链路,但只能通过控制台的输出信息来看,不太方便。

Zipkin 油然而生,一个图形化的工具。Zipkin 是 Twitter 开源的分布式跟踪系统,主要用来用来收集系统的时序数据,进而可以跟踪系统的调用问题。

而且引入了 Zipkin 组件后,就不需要引入 Sleuth 组件了,因为 Zipkin 组件已经帮我们引入了。

Zipkin 的官网

4.1 Zipkin 基础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Zipkin 包含四大组件:

Collection(收集器组件),主要负责收集外部系统跟踪信息。
Storage(存储组件),主要负责将收集到的跟踪信息进行存储,默认存放在内存中,支持存储到 MySQL 和 ElasticSearch。
API(查询组件),提供接口查询跟踪信息,给 UI 组件用的。
UI (可视化 Web UI 组件),可以基于服务、时间、注解来可视化查看跟踪信息。注意:Web UI 不需要身份验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解释:

第一步:用户代码发起 HTTP Get 请求,请求路径:/foo。
第二步:请求到到跟踪工具后,请求被拦截,会被记录两项信息:标签和时间戳。以及HTTP Headers 里面会增加跟踪头信息。
第三步:将封装好的请求传给 HTTP 客户端,请求中包含 X-B3-TraceID 和 X-B3-SpanId 请求头信息。
第四步:由HTTP 客户端发送请求。
第五步:Http 客户端返回响应 200 OK 后,跟踪工具记录耗时时间。
第六步:跟踪工具发送 200 OK 给用户端。
第七步:异步报告 Span 信息给 Zipkin 收集器。

五、整合 Zipkin 可视化组件

说明:zipkin也可以直接下载包,之后运行在Linux下,不需要docker。步骤省略,可百度

5.1 启动虚拟机并连接

5.2 docker 安装 zipkin 服务

使用以下命令开始拉取 zipkin 镜像并启动 zipkin 容器。

docker run -d -p 9411:9411 openzipkin/zipk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 docker ps 命令可以看到 zipkin 容器已经启动成功了。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浏览器窗口打开 zipkin UI
访问服务地址:http://192.168.56.10:9411/zipk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 引入 Zipkin 依赖

<!-- 链路追踪组件 Zipkin -->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zipkin</artifactId>
</dependency>

因为 zipkin 包里面已经引入了 sleuth 组件,所以可以把之前引入的 sleuth 组件删掉。

5.4 添加 Zipkin 配置

在需要追踪的微服务模块下添加 zipkin 配置。

# zipkin 的服务器地址
spring.zipkin.base-url=http://192.168.56.10:9411/
# 关闭服务发现,否则 Spring Cloud 会把 zipkin 的 URL 当作服务名称。
spring.zipkin.discovery-client-enabled=false
# 设置使用 http 的方式传输数据,也可以用 RabbitMQ 或 Kafka。
spring.zipkin.sender.type=web
# 设置采样率为 100 %,默认为 0.1(10%)
spring.sleuth.sampler.probability=1

5.5 测试 Zipkin 是否工作

模拟调用服务接口,查看zipk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Zipkin 数据持久化

6.1 Zipkin 支持的数据库

Zipkin 存储数据默认是放在内存中的,如果 Zipkin 重启,那么监控数据也会丢失。如果是生成环境,数据丢失会带来很大问题,所以需要将 Zipkin 的监控数据持久化。而 Zipkin 支持将数据存储到以下数据库:

内存(默认,不建议使用)
MySQL(数据量大的话, 查询较为缓慢,不建议使用)
Elasticsearch(建议使用)
Cassandra(国内使用 Cassandra 的公司较少,相关文档也不多)

6.2 使用 Elasticsearch 作为储存介质

通过 docker 的方式配置 elasticsearch 作为 zipkin 数据的存储介质。
docker run --env STORAGE_TYPE=elasticsearch --env ES_HOSTS=192.168.56.10:9200 openzipkin/zipkin-dependencies

ES 作为存储介质的配置参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