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4 日消息,天文学家借助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传回的数据,合成公布了恒星形成区 N79 的最新照片,并揭示了内部运作情况,为人类了解早期宇宙恒星形成过程和化学成分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恒星形成区 N79 位于银河系大麦哲伦云(LMC)星系 H II 西南区域内,是一个被电离的星际原子氢区域,跨度大约 1630 光年。
根据天文学家目前观测到的情况,N79 可以认为是年轻版的蜘蛛星云(Tarantula Nebula),在过去 50 万年时间里,N79 的恒星“出生率”是蜘蛛星云的 2 倍。
本次合成的照片主要由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MIRI)拍摄,其中蓝色由 770W 的 7.7 微米光拍摄、青色由 1000W 的 10 微米光拍摄,黄色由 1500W 的 15 微米光拍摄,红色由 2100W 的 21 微米光拍摄。
N79 中包含 3 个巨型分子云团,而本次照片中的主角是其中之一,称之为 N79 South(简称 S1),此外围绕着这个明亮的 S1,还有一系列衍射光线。
注:这是因为韦伯太空望远镜的 18 个主镜部分呈六边形对称,因此在照片中呈现 6 条重要的衍射光线,只有在非常明亮、紧凑的天体周围才会出现这样的图案。
大多数星系,即使在我们眼中看起来非常小,也比单颗恒星更暗、更分散,因此不会出现这种图案。
天文学家借助 MIRI 的较长光波,还拍摄呈现了 N79 区域发光的气体和尘埃,揭示了星云深处的情况。
天文学家之所以对 N79 区域充满兴趣,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观测该区域,可以模拟推测在宇宙早期(大爆炸理论中,几十亿年历史),恒星快速形成的情况。
目前在人类探索发现的银河系恒星形成区中,没有一个像 N79 这样可以快速形成恒星,且化学成分也不相同。
韦伯望远镜现在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将对 N79 星区恒星形成的观测结果与望远镜对宇宙早期遥远星系的深入观测结果进行对比。
天文学家会继续借助韦伯望远镜观测 N79 恒星形成区,正在研究形成中恒星的周星盘和包层在不同质量范围和不同演化阶段的演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