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前几天,大疆发布了 OSMO POCKET 3,随之而来的还有 DJI Mic 2 发射器,相信一定有许多小伙伴已经开始期待 DJI Mic 2 的“完全体”了。这不,第一时间拿到了完全体的 DJI Mic 2,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它的使用体验。
一、外观
外观方面,整体设计语言与上代相比变化不大,但细节上的改动还是蛮多的。充电盒与比上代更棱角分明,并且从上代的条纹装饰改成了灰色磨砂质感,视觉效果更加简约商务。相比上代的单纯磁吸,DJI Mic 2 在磁吸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物理卡扣,避免了在包里被挤到导致配件掉落的情况。
相比充电盒,内部的接收器和发射器外观变化还是很大的,由条纹质感的外观,变成了科技感十足的黑色透明外壳,能够透过外壳直接看到内部的电路和芯片设计,质感还是很足的。
此外,发射器顶部的拾音区面积相比一代显著增大,相信在收音效果上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
除了黑色版本外,大疆还推出了白色版本的发射器可供选择。
不得不说大疆在产品外观这部分考虑得很周到了,毕竟发射器在视频拍摄的时候经常是需要出镜的,只有黑色版本的话,在某些浅色穿搭的场景下,的确有些突兀。
而有了这个白色的版本,就可以依据穿搭选配麦克风了,到位。
接收器的大小相比上代有所减小,不过小巧的机身却容纳了触摸屏 + 拨轮的交互方式,使用起来很便捷。
二、新的体验
上一代的 DJI Mic,在产品形态上其实已经很好了,2 代在大多数方面,保留了一代便捷易用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痛点功能的升级。
1.拨轮 —— 外观的一小步,交互的一大步
一代的 RX 交互采用的解决方案是直观的触摸屏,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了 —— 直观,快捷,相比于此类产品以往通过两个按键来调节参数的交互,可以说是跨越性的提升。
不过这个方案还是有缺点的,在这个比手指大不了多少的小屏幕上,通过触摸来操作,直观便捷是没问题的,但要想做到精准,的确有些难度,尤其是对小编这种手指比较粗的用户来说,诸如调整增益这种操作,要么全凭感觉,不看数值,要么就得稳住慢调,有时候在外面拍摄中需要调参的时候,那真是越着急越出错。
在 DJI Mic 2 中,大疆在略微增大了触摸屏的基础上增加了这个小拨轮,让交互体验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个小拨轮可以进行点按和滚动两个操作,点按不用多说,可以接管原本需要点击的操作,而滚动接管的则是需要在触屏上横向滑动的操作,比如增益幅度、监听音量的调节等,对于原本需要竖向滑动的操作,比如打开菜单(竖向下滑)、返回上一层(竖向上滑)等操作,仍旧是在触屏上完成。
这套交互逻辑使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因为横向滑动的操作通常需要进行数值上的调整,触屏操作时手指会挡住屏显,并且精度也不好掌握,而 DJI Mic 2 上竖向的操作,都是对精度没有要求的操作。
2.蓝牙直连 ——TX 也能独当一面
可以说上一代 DJI Mic 在我看来最大的遗憾,就是 TX 不能直连手机。虽然大疆已经把 RX 连接手机、相机的操作优化得足够便捷了,但生活中大多数的场景不是专业创作场景,不值得我打开盒子、拿出 RX、插上手机,所以在使用 DJI Mic 一代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在有计划进行创作的场景下。
但在 DJI Mic 2 中,TX 新增了直连手机的功能,再配合上这个小玩意儿自带的 8GB 存储、6 小时续航以及 32-bit 浮点内录的功能,让我即便在没有拍摄计划的时候,出门也愿意随身带着它。毕竟小巧的身材,兼具了录音笔和无线麦克风的功能,搭配上一根 c-c 数据线,甚至能临时应急做个 U 盘。一些临时起意用手机拍摄的素材,也不会再是音频完全不可用的状态。
对于一些非专业的视频创作爱好者,喜欢通过手机拍个 vlog 记录生活,那么甚至可以不用购买 RX,只需一小只 TX,就能给你的拍摄带来完全不同的音频质量和不少乐趣。
3.更好的声音 —— 智能、清晰、纯净
外观部分我们提到过,对于 DJI Mic 2 的 RX,收音单元的开孔肉眼可见的增大,这自然是为了容纳更大的收音单元,相较于一代 114dB 的最大声压,DJI Mic 2 最大支持 120dB 的声压,并且在人身的收音上有了进一步提升,音色整体更加明亮、好听,更接近于真实的人声,不会给人干涩的感觉。
另一方面,DJI Mic 2 还新增了智能降噪功能,录制音频时,环境噪音和底噪更低,更加突出人声,小编实际使用,在外出复杂的环境下,也可以保证录音的有效性,不会听起来十分混乱。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TX 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时,智能降噪功能是无法启用的。不过在大多数场景下,即便不启用智能降噪,DJI Mic 2 的收音效果也足够优秀了。
三、传承自上一代的功能
除了新增的几项功能以外,对于一些上一代就已经有了的功能,DJI Mic 2 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升级。
1.续航
作为一款内置电池的数码产品,续航是不得不提的。相比于一代,TX 的续航从 5.5 小时增加到了 6 小时,能够满足半天的视频创作,如果对立体声没有需求,那么一盒两个 TX 轮流上阵,大概可以从你起床一直录到睡觉。
充电盒的续航时间从 15 小时增加了 3 小时,达到了 18 小时。
对于 DJI Mic 2 的续航,说满电总共录制了多长时间、录制了多长时间掉了多少电有些没必要,比较真实的感受是,在外出进行视频创作的时候,无论是用手机拍摄还是用相机拍摄,DJI Mic 2 肯定不会是在续航方面拖后腿的那一个 —— 最先没电的肯定不是它,我们只需要在拍摄结束后对所有设备进行整理、充电的时候,顺手把这个盒子也插上即可。
对于连着假电池进行室内直播或视频拍摄的创作者,单次 6 小时的续航,也足够从开工拍摄到午休了。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强度比这还高,觉得这个续航无法满足,那么完全可以再来一盒(开个玩笑)。
2.内录
内录可以说是日常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功能,无论是当作录音笔使用,还是用作无线麦克风时录制备份音频,都离不开靠谱的内录功能。DJI Mic 2 在前代的基础上,升级了 32-bit 的内录,给后期带来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进一步保障了录音的有效性。
3.其它
除此之外,一代那些好用的功能在二代上也都还在,比如不同型号相机的预设增益、多级增益控制、-6 dB 的安全音轨,以及小巧的磁吸模块,都让 DJI Mic 2 从好用,变得更好用。
四、总结
总体而言,DJI Mic 2 在前代已经有了不错口碑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使用体验,也扩大了产品覆盖的人群。与其说它是一款产品,倒不如说它拿出了一套便捷易用的无线录音解决方案。
对于专业用户而言,32-bit 的浮点录音、安全音轨的记录、多级增益控制的支持等,满足了各种创作场景下,音频采集的质量和有效性,250 米稳定的无线传输和 18 小时的充电盒续航也让创作者能够在更多的场景下进行创作,而不会被音频采集所限制。
对于非专业用户而言,蓝牙直连手机、TX 的内录也让 DJI Mic 2 日常使用时的便捷性和易用性都大大提高,可以说,只要是有音频采集需求的场景,就都有 DJI Mic 2 的用武之地。而内置的 RX 增益设置,可以让初次接触无线麦克风领域的非专业创作者也能够快速上手使用,简单设置,就能获得最优的音频效果。
作为一名介于专业用户和非专业用户之间的数码爱好者和视频创作者,我对于 DJI Mic 2 这款产品的态度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