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乐高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编程之家

1、乐高教学设计一等奖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

  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

  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 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2、翻转课堂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课件或课本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由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个性化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当堂训练,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全面完成当节课练习作业。

  二、教学措施

  (一)翻转课堂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改变以往课内听讲,课外练的学习方式,将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时间进行重构,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课前“先学”(时间安排20分钟)及自我检测(时间安排10分钟)。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课件进行认真自学,掌握英语单词的读写和语法,完成基础知识储备。通过自我检测,让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找出知识及方法上的问题及困惑。

  2、教师“教”(时间安排15分钟)。这是课内学习的核心步骤,可分为四个环节,即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师生互动。

  3、课堂检测(时间安排25分钟)。完成课后练习,对该课所学内容进行情景模拟,检测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尽可能多的习题在课内得到解决。

  4、互动小结(时间安排5分钟)。师生互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5、课后巩固提高(时间安排20分钟)。完成课后作业,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师认真制作课件,精心编选检测题。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制作课件,以问题为导向,启迪学生思维。检测题的难度要适中,题量不能太多,不出难题、怪题、偏题,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

  (三)教师在“教”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的不问,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讲,通过点拨能解决的不讲。

  2、对复杂的问题,教师要有效、合理的分割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对有争论的地方予以点拨。

  3、对交流讨论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及优秀的解题思路、方法等要及时强调,对暴漏出来的问题进行指导。

  4、教师合理利用小组评价、组间评价等方式,表扬突出的小组及个人,形成良好的互助竞争氛围。教师随时对整个课堂进行调控,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检测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置,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一些有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的选做题,解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选择基础题,从而保证上层生吃得饱,下层生吃得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到发展。

  三、保障措施

  1、探索实践。全体英语科教师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依据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困惑,进行专题研究与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总结,进行交流或推广。

  2、加强培训。邀请专家对全校英语科教师进行翻转教学理念与实践操作培训,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两次全员培训。组织英语教师走出去,学习有关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3、翻转课堂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四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共同完成,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的“人体的神经调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重点介绍几种主要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意义。教材将激素调节放在本章的的最后,目的是强调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其次才是激素调节,使学生对全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2、教学对象分析

  (一)一次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大多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于性激素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加上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激素调节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学生对激素调节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什么人体激素如何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却知之甚少,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使用一定的手段将抽象问题直观展示,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潜移默化的渗透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效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可以顺利完成云课堂中的自学任务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但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无法独立完成关于“尝试设计对照实验,探究某种激素功能”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解决这个目标。

  (二)二次学情分析—课堂活动前

  通过spoc平台生成的反映自然状态下学生自主学习轨迹的大数据,发现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非常感兴趣,自主学习效率较高,基本能掌握人体内分泌腺的种类和分泌的激素。但通过分析自测数据发现部分学生在准确判断腺体类型以及主要激素的功能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难,题目失分率较高,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加强问题引导。此外,学生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疑惑,可通过引导学生举出实例进行分析,解决此难点。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2、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3、举例说明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分析内外分泌腺的区别及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分泌异常的表现。

  2、通过模仿临床观察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体验探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班廷和胰岛素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伟大成就和科学家用于探索,不为名利的科学精神。

  3、通过了解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同学们珍爱生命意识。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2、几种激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教学难点:

  (一)根据一次学情分析确立的难点(教学准备前分析)

  1、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尝试设计对照实验,探究某种激素的功能。

  (二)根据二次学情分析确立的难点(课堂活动前分析)

  1、根据内外分泌腺的特点判断腺体类型

  2、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3、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

  5、教学方法

  课前微课中内容的呈现主要运用的是言语传递法,通过讲解或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内分泌腺的功能和缺乏症,借助于精选的图片和资料,运用形象感知法、启发法和实例分析法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课堂活动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学生课前提出的疑难问题以及尝试设计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穿插使用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欢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内化巩固所学知识,有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大幅提高了课堂效果。

4、成功申奥的课堂课堂教案一等奖

  设计理念

  2001年7月23日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不眠之夜,北京申奥成功了,北京赢了,中国赢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洋溢着自豪感和成功感,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人民奔跑着,狂呼着,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播放录像,创设情景,重现当年的狂欢情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渗透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标

  1、认识“讯、传、约、聚、挥、锣、呼”等14个生字。会写“申、匹、互、京、泪、洋”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识记本课生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激动、自豪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申奥成功的录像带。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1年7月23日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不眠之夜,北京申奥成功了,北京赢了,中国赢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下面的录像就是人们欢庆申奥成功的场面。

  二、观看录像,渲染气氛。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录象,看看人们当时的动作、表情。

  2、用自己的话,描述人们庆祝胜利的情景。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当时欢乐的情景的?

  2、再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抽查读。

  4、引导学生说说识记生字方法。

  识记生字的字形,有的可结合旧字认识新字,如:

  转—传军—挥萝—锣陆—击用—拥包—抱专—砖

  杨—扬目—泪其它生字记忆方法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记忆。

  四、范读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从老师的朗读课文中,能体会到什么?

  3、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请你自己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五、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指名朗读,评议读的情况。在评议中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朗读。

  (1)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

  (2)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3)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2、引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3、放录像,再次观看人们欢庆的场面。出示句子,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4、自由读课文

  在小组内比赛,评出小组内的“朗读能手”。

  5、出各小组代表在班内参加比赛,评出班内“朗读能手”。

  6、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六、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同桌互相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读懂?对还没有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七、实践活动

  1。

  搜集举办奥运会的图片,说说我国的体育健儿所取得的成绩。

  2。

  说说自己怎样为举办奥运会出力。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搜集了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参加比赛的图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到的资料,每个同学向大家介绍。

  二、展示资料,蕴育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我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成绩。

  2、在黑板前展示学生搜集到资料,组织学生观看。

  3、看了这些资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识字闯关比赛

  1、把生字卡片,制作成金牌形状,开火车读,并组词,谁读的准,谁就闯过第一关。

  2、课件出示

  锣鼓

  喜讯

  不约而同

  聚集

  挥动

  拥抱

  流淌

  奥林匹克

  击掌

  3、自读,同桌互读。

  4、指名读,都对的就闯过第二关。

  5、补充阅读资料,巩固识字效果

  (1)课件出示识字阅读资料:

  欢乐的夜晚

  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当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40万北京群众不约而同地来到天安门广场,欢庆申奥成功。此刻,世纪坛成为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泪花浸润着欢快的笑脸。在沸腾的现场,人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护栏上的旗帜,尽情挥舞,一次又一次地将鲜花、彩旗抛向天空。绚丽的礼花映亮北京夜空,喧天的锣鼓响彻中华大地。经过长久的期盼,北京周口店追寻文明的燧火将与奥林匹克的圣火汇合;浓缩千年沧桑的中华世纪坛,再次留载了中国民族史册上光辉一页。从天安门广场到亚运村,从王府井、西单到北大、清华,京城大街小巷、校园社区,灯火辉煌,人流涌动,彩旗纷飞,歌声飞扬。这个美好的夜晚将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定格。今夜属于北京,今夜属于中国。

  (1)自由读。

  (2)在小组内读,评出组中的优胜者。

  (3)组内选手,参加班内赛读,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来的学生就闯过第三关。

  凡闯过第三关的学生就获得一枚金牌。

  四、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拥、抱、扬”,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相同点是什么?指名说说。如,“拥、抱、扬”三个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泪、洋”二字。引导学生描红。

  2、“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练习“京”和“互”

  3、“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强调“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目”,不是“日”。

  4、展示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评出“小小书法家”

  五、语文实践活动

  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种吉祥物,说说自己为什么以这种物品作为吉祥物。

5、乐高桁架桥教案一等奖

  一、课程基本理论

  (一)、乐高特色课程教学总目标(教学的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乐高课堂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获得自我提升的价值取向。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从初步识别一些乐高积木零件名称,到拼装动手组装机器,再到学习编程,再远程遥控乐高机器人操作。

  3、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乐高机器人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把基础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来。

  (二)、乐高特色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装机器零件、编辑程序。

  难点:在学习中如何获得自我成就感,提升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获得自我提升的价值取向。

  (三)、乐高特色课程培养方向(从学生角度)

  1、通过乐高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乐高学习奠定基础。

  2、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发挥团队精神,既要表现好个体的水平,也要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3、在乐高拼装的训练过程中,要有耐心,持之以恒,进而促进人格完善。

  4、了解乐高的基本理论和拼装技术,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

  5、学习乐高兴趣课为学校和特色教育添砖加瓦。

  二、课程模块 (目录、内容)

  第一课时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1-30步

  第二课时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31-60步

  第三课时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61-90步

  第四课时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91-122步

  第五课时  WACK3M机器人编辑程序

  第六课时  ROBODOZ3R机器人拼砌第1-12步

  第七课时  ROBODOZ3R机器人拼砌第13-21步

  第八课时  ROBODOZ3机器人拼砌第22-26步

  第九课时  ROBODOZ3机器人拼砌第27-40步

  第十课时  ROBODOZ3机器人编辑程序

  第十一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1-20步

  第十二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21-39步

  第十三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40-60步

  第十四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61-80步

  第十五课时  KRAZ3机器人拼砌第81-120步

  第十六课时  KRAZ3机器人编程

  第十七课时  Banner print3R机器人拼砌第1-34步

  第十八课时  Banner print3R机器人拼砌第35-53步

  第十九课时  Banner print3R机器人拼砌第54-75步

  第二十课时  Banner print3R机器人拼砌第76-84步

  三、课程教案

  WACK3M机器人拼砌第1-30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WACK3M机器人拼砌第1-30步骤

  教学目的:

  1、学会拼砌WACK3M机器人;

  2、体验拼砌的过程。

  3、掌握拼砌技术。

  教学准备:

  组织上课,视频,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要求

  1、端正学习态度 2、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3、课中遇到困难请文明举手

  4、拼砌步骤要规范  5、教学紧跟老师的步骤6、每天保持认真的心情

  二、教学拼砌WACK3M机器人:

  1、比赛前准备,教学目标示意图如下:

  2、机器人拼砌准备步骤1-30步。

  三、表扬优秀的学习小组

  (1)评优秀的小组

  (2)教学总结。

  四、教学总结

  WACK3M机器人第31-60步骤

6、乐高活动设计教案一等奖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六一”乐高活动,使幼儿和家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乐高搭建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乐高的教育理念,快乐的学习,学习的快乐;做中学;恰当的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乐高的合作与分享,让家长和孩子更进一步的体会乐高的魅力。

  二、活动主题和宣传口号

  1、活动主题:搭搭乐乐

  2、宣传口号:做中学,快乐的学习,学习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乐高活动所需要的乐高器材(我方准备)

  2、老师的准备,我方至少备一名老师,园方提供一名老师;

  3、由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4、准备场地、布置家长到位后的场地安排(园方提供)

  四、活动内容

  (一)乐高现场搭建展示;

  由我方老师现场搭建各种样式的样板供家长和幼儿参观;

  (二)完美复制;

  游戏规则:每次比赛选取五组家庭,每组一个家长一个幼儿,一个负责去看老师搭建的模型用口头表达给组员,另一个组员按照对方表达的复制出老师的模型,看哪组复制得最正确,最快;

  (三)看看谁更高?

  游戏规则:每次比赛选取五组家庭,每组一个家长一个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搭的最高?

  (四)创新梦工厂

  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搭建。

  五、活动时间安排

  园方规定的时间

7、乐高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

  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 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8、乐高活动设计教案一等奖

  一、活动目标

  通过乐高积木的搭建活动,培养小朋友的动手、动脑能力,训练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在科技节活动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体会动脑动手的快乐。

  二、活动主题和宣传口号

  1、活动主题:动手动脑,我最乐高!

  2、宣传口号:只有想不到,没有拼不到!

  三、活动准备

  1、乐高玩具

  2、每组至少两名教师

  3、活动的奖品和礼品

  4、准备场地、布置学生到位的场地

  四、活动内容

  (一)搭建演示

  由教师或者高年纪学生搭建各种样式的样板供学生参观

  (二)完美复制(第一次计分 20%)

  游戏规则:每组选取5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负责去看老师或者高年级学生搭建的模型,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述给组员听,另外三名组员根据对方表达的意思复制出老师的模型,看看那组复制得又快又好。

  (三)看看谁更高(第二次计分 30%)

  游戏规则:每组5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搭得最高;同样高度的,比比哪组搭得最有型。

  (四)创新梦工厂(第三次计分 50%)

  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搭建,比比谁搭得最有创意。(组员要口述所搭建模型的含义,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奖励

  每轮比赛选出最有创意的、最符合规定的小组胜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奖品。

9、一年级人之初课堂笔记 人之初课堂笔记图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是选自中华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中的两个片段。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之初这篇课文的相关笔记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人之初课堂笔记

一、识字 :本课需要认识13个生字,这些生字在文中独立成词,与孩子的实际生活有距离,识记有难度,要采用多种方法,灵活识记。

1.通过字理识记“初”“善”“教”。

在甲骨文当中,“初”的字形是一把剪刀要去裁剪一块兽皮。远古时代的人们穿兽皮当衣服,拿剪刀准备裁兽皮,表示要开始做衣服了,后来逐步演化为现在的“初”,左边是衣补旁,右边是刀,开始的意思。

“善”的甲骨文字形是羊下面一只眼睛。在古代,羊代表温柔、和善、美好,羊下面一只眼睛表示看来十分美好。

“教”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老师拿着教鞭在督促孩子学习。

2.联想对比识记。如看到“性”,可能想到《姓氏歌》中的“姓”,把女字旁换成竖心旁,就是“性”,从“心”指人的本性,右边的“生”表示人的本性、性格一生下来就有。

3.定位联想识记。把韵文中孩子已经认识的字盖住,只留下生字,孩子在朗读时可以集中注意力,更快地记忆、认读。

4.组词识记。引导孩子把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帮助识记。

5.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识字经验,加一加,减一减,或者整体识记。

二、写字

“之”“习”“玉”“义”是独体字,笔画比较少,但要写美观不容易。

“之”主笔是平捺,要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横撇写,整个字左收右放。“习”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写舒展。“玉”注意三横长短变化,间距均匀,最后一点写在长横上。“义”第一笔是点,在竖中线左侧,主笔是捺,写舒展,撇高捺低,交叉点在笔画中部。

“远”“近”都有走之,先内后外,里面的部分在田字格中心偏右上。最后一笔平捺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相”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目”的横间距要均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笔记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哦!

 

10、三问课堂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反思

  本学期初,我依照学校下发的通知,贯彻学校的教学理念——幸福课堂,提出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并按照其课堂模式,叫做“三问课堂”。其实施的过程是没堂新课设置三个贯穿主要内容的三个问题,通过三个新颖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求知,然后老师在后半节课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下面我以《大洲与大洋》这节课的内容为例具体的介绍。

  这节课我设置了三个问题,第一问,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为什么叫做地球?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找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面积的29%;第二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七大洲的分布,通过拼图游戏掌握七大洲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其轮廓;第三问,我们国家是否与大洋相连?临什么洋?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了解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在学生自学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与讲解。最后,设置一些趣味性的练习题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例如:小明说我生活的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露西说她的国家独占一块大陆,吉姆说他生活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你知道他们都生活在哪个大洲吗?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第一,通过三个有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并不像以前的课堂那样枯燥无味,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完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二,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能够独立去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会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第三,课堂上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具体知识的落实情况,使学生在微笑中掌握本节课的所有知识。这种课堂模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课堂不在是教师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种课堂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几个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一是教师问题的设置,不必按照三问的模式,有些章节可以多些,有些章节课一少些,但总体上不能超过五个。还有就是问题设置的,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增加趣味性,使学生一看到问题就能不知不觉的去寻找答案,而且要注意概括主要内容,不能有遗漏。二是要能够控制课堂,做到收放自如,使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走,达到教师指出“一个目的”,学生争先恐后的从不同的路径到达,地反之就有可能使课堂变成市场事与愿违。三是要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求知欲,经常介绍一些地理上的知识,让学生对此着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你就成功了百分之八十。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该课堂模式在地理课堂上还是有可能坚持下去的,我会再下个学期的教学中继续推进地理课堂的改革使该课堂模式更加的完善。

11、不平静的课堂《离骚》课堂实录

那是一堂让我尴尬又让我兴奋的语文课,有一个平静的开头,却有一个不平静的结尾。

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看着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不时地点头赞许,过了一会儿,我将同学们发言的内容总括起来,准备完成对屈原品性的讨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楚国和楚地人民付出了很多,也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在他投江之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比如说端午节——

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表达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

“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

“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

“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

——

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终于,有人说话了:

“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

“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

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同学们,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想说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开设一个论坛,谈谈‘由屈原之死所想到的’,现在开始准备。”

教室里顿时不安静起来,自语声、议论声、争论声皆起,还有许多在纸上匆匆记下自己的想法。好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站起来了。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轻易放弃,放弃生的权利,这只是软弱的表现。”

第二个:“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想办法让自己的心保持乐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战胜地软弱。”

第三个:“海伦、霍金、张海迪在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没有倒下,能奋进,最终取得不朽成就;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死,则是战争年代的勇敢行为,是死有所值。屈原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压,应该做一个反面例子,教育大家珍爱生命。”

第四个:“屈原他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他的言行会影响到很多人,他的投江可能成为他人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屈原的这样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这是不可取的。”

激情正在漫延——

第N个:“屈原他也不想死的,谁不想活着呢,他那么热爱祖国和人民,怎么会轻易抛弃呢?只是他实在找不到出路了,他的满腹才情无处可抒,所以不得以为之。”

第N+1个:“屈原是个诗人,他对理想过于执着,而现实太残酷,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让他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差落,就像海子一样,所以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他就只能自己了断了。”

第N+2个:“屈原在楚国已没有生存的空间,他又是个极自尊的人,难道要他去为别国的国君服务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要以死明志,表明自己的理想和立场。”

热烈仍在继续——

第N+N个:“屈原的死抹杀不了他的忠诚与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尊敬他;但他生于一个昏君与奸臣当道的社会,苦闷、伤心至及不得已投江,我们应该理解他;不过,我们应该比他更坚强的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中来’,我们应更好的学习好知识,面对各种挑战,因为世界是我们的!”

掌声从四面响起,课堂不再安静,变得活跃无比,我的心也激动不已。我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从这堂不同寻常的语文课,我也学到课堂不只是老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想象、思考。

12、三个儿子课堂课堂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理念: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3 三个儿子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识记字形,规范生字的书写。

  2、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通过本课学习让大家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识记字形,规范生字书写;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课前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风车转盘,录音机,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好奇心,为学习本课激趣)

  1、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

  2、出示老爷爷说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设疑:明明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一个儿子呢?

  4、揭题:23 三个儿子(齐读课题,指导轻声)

  二、初读感知感受情趣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给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

  2、趣味检查识字情况

  小黑板出示:(词语做成苹果状)

  我会读

  嗓子晃荡胳膊停下

  拎着水桶沉甸甸

  既聪明又有力气

  1)同桌互读(抢摘苹果)

  2)个别展示读(我能行)

  3)指导难读的字,以沉甸甸一词为例。举例ABB式词语。

  4)单个生字认读,设计大风车游戏。

  3、指导写字:胳膊重点是写好左窄右宽的字(同桌反馈)

  三、创设氛围情动你我

  1、课中操,(进入情境,创设氛围,引出重点句)

  2、引读重点句段: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四、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分层朗读

  1)指导学生试读,交流情感。你感受到什么?

  2)谈自己的妈妈。(说说是怎么累怎么辛苦)体会真情

  3)感情朗读,读出对妈妈的感情。

  2、升华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妈妈夸儿子的话。

  1、一个妈妈说:我的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儿子在妈妈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

  3)指导理解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小结:妈妈心目中的儿子:聪明能干(板书)

  5)领悟升华

  聪指导看字形。听师范读拎水的句子,

  A、让学生用耳听,你仿佛听到什么?(妈妈喘气声,水晃荡声等)

  B、让学生用眼看,你仿佛看到什么?(妈妈流汗,弯着腰很累的样子)

  C、让学生用心体会用口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再一次体会妈妈的累)全体深情朗读表演读

  3)如果你看到了会怎么做?你会说些什么?(联系实际发散、创造)

  四、再读课文突破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三个儿子中谁做得最好?

  2、小组交流反馈据学生回答板书:孝顺

  3、重新出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4、理解老爷爷的意思。

  五、拓展延伸情满课堂

  1、优化板书,回归整体。

  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出示课件:游戏:小猫走迷宫;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

  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四)、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13、初中生的课堂教案一等奖的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认知:让学生知道未来社会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在集体生活中乐于与他人合作。

  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学会与人团结合作。

  教学准备:

  1、课件:《三个和尚》的Flash动画彩曲片断,美术片《三个和尚》救火场景及大火后合作场景的片断,中外名人合作事例的文字资料, “阿波罗登月”计划,“神五上天”,“非典”的相关图片资料。

  2。拉球实验的教具。

  3。有关团结合作的名人名言。

  4。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教学过程:

  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喜欢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 请欣赏。(《三个和尚》Falsh动画)

  师:谁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

  生:三个和尚。

  生: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

  师:《三个和尚》的故事对同学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可以抬水喝,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喝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一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生:3个和尚都存有私心,所以没有水喝。

  生:一个和尚没有依赖只有自食其力挑水喝,两个和尚能够互相配合抬水喝,而三个和尚都互相推脱,谁也不愿出力,所以没有水喝。

  ……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请大家想象:照这样下去,发生了意外怎么办?

  [评:采用媒体手段,从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引入新课,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故事到底是怎样发展的,请继续欣赏。(出示失火的场景片断)

  师:看到这儿,我们都很难过,当大火来临时,由于没有水灭火,他们的寺庙顷刻间化为灰烬。现在三个和尚已无家可归,谁来帮他们出出主意,他们该如何面对新的生活?

  生:他们可以各奔前程。

  生:……

  生:他们可以重建寺庙。

  师:你们觉得哪位同学的方案最好呢?

  生:……

  [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师:请大家继续欣赏。(出示《三个和尚》火灾之后合作的场景)。

  师:同学们,看完刚才的故事你都有哪些想法?说说看!

  生:我懂得了在集体中不能只顾自己。

  生:我觉得在集体中要团结要合作。

  师:说得很好!在集体中,团结就是力量,生活中很多事情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探讨的第8课《团结合作》。(板书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团结合作”的意思?

  生:就是大家在一起要互帮互助。

  生:团结合作是在做事情时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事情做好。

  师:团结合作,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团结,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请大家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团结合作的事例,好吗?

  生:搞清洁卫生。

  生:蓝球比赛。

  ……

  [评:从身边的事谈起,挖掘能教育学生的素材。间接地指导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同学团结合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事例,请看大屏幕(出示中外名人合作的事例)。

  师:同学们,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国内外的每一项科技的重大突破都是团结合作的产物,请大家继续看大屏幕(出示“阿波罗登月”、“神五”)。

  师:“阿波罗登月”这项伟大的工程,从设计、生产、试验到成功地登上月球,它与42万科学家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这里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需要万分的精确,只有这样,飞船才得以顺利的发射、返航。

  师:再来看看咱们中国:大家都知道从神舟1号到神舟5号,每一次成功地发射,它不仅是我国科学家数年来不断探求、不断创新,呕心沥血的结晶。更是这无数航天人精诚团结、紧密合作的体现,才实现了中华儿女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想!

  [评:科学的结晶,需要团结合作,需要团队精神。]

  师:接下来,老师要让大家回顾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出示“非典”资料),那是2003年的春天,令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不寒而栗、终生难忘……当SARS病毒席卷神州大地的时候,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全体医务工作者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筑起了一道战胜了非典的新长城。这种民族的凝聚力,又为团结合作注入了新的.内涵。

  [评:凸现了人性化教育:关注社会,关爱生命。]

  师:同学们,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事例,无不证明了现代社会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师: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简单地归纳一下。

  生:首先集体中每个成员目标要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生:还要互相配合、相互协作。

  ……

  师:只有善于团结合作的人,才能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有所作为。(板书)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

  生:喜欢。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拉球”小游戏,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师:我们分两个组,每组选五个同学参加游戏,其余同学在下面当裁判,在听到老师的口令后看哪一组的5个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5个彩球从瓶子中拉出来就算获胜,好不好?

  生:好!(找同学做游戏)

  [评:用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渗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获胜的小组表示祝贺。谁知道他们获胜的秘诀?

  生:是他们配合默契。

  生:是他们互相团结。共同合作完成的。

  师:对!说得好!掌声送给他。

  师: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叫大家来做游戏,我们下课后其余的同学再来做,好吗?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还要考考大家。(出示辨论的题目)

  生:李芳的说法不对。团结合作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团结,都要合作的。比如做家庭作业,考试时……

  生:刘云的说法不对。团结合作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各尽所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事情做好。

  ……

  [评:团结合作不是一句口号,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使学生明白如何与同学合作,与同学团结。若能再举一些与社会、与家庭团结合作的事例也许更好。既是常规训练,也能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师:说得好!老师也非常同意你们的说法。还记得课前老师布置的任务吗?请大家分小组交流你们所收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警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大家一起来读读(出示名言警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明白了现代社会中学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善于团结合作的人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我明白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学会团结才最有力量。

  生:我明白了团队精神在一个集体中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团队精神,才能把我们所在的班级建设好。

  ……

  [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导之以行。]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合作的时代,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与这个时代是格格不入的,一个集体只有具备了团队精神,有了较强的凝聚力,才能把事情办好。老师希望我们中队全体队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加团结,亲密合作,把我们班上各项活动都搞好。大家有信心吗?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出示《众人划桨开大船》歌曲)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起来,也请同学们边唱边体会歌曲中所蕴涵的道理。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学习。

  [评:这一歌曲选得非常好,特别是教师深情的演唱,让学生受到了音乐的熏陶、美的教育。]

  板书设计:

  8、团结合作

  |

  |———|———|———|

  | | | |

  目 互 各 互

  标 相 展 敬

  一 配 所 互

  致 合 长 谅

14、《散步》课堂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散步》课堂教学案例

形象、情感、细节的经验性捕捉:《散步》教学实录带给了我们哪些语文思维教学方面的启发?

语文思维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培育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释问题。这个任务比较特别,是借文字和文章内容来培育学生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而这种抽象思维之格的形成与文字和文章所呈现的形象、情感、细节等又密切相关,因而语文思维教学在完成这项任务时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就比较特殊,与数学、物理、哲学、逻辑等学科的思维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别。下面我们以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中心理事长程翔的《散步》教学实录为例[9],看看程翔老师在面对初中生时是如何开展语文思维教学的。

一、在初中生(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思维之格开始了明显的发育过程,在这个特定的思维发育时期里,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要抓住这一特点,结合学科特征和优势,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对症下药,使初中生的思维得以健康的发展。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经验型的发展阶段,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程翔老师从生活中提取了一个情境,一组形象,既是讲课的一般导语,又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概括自己的抽象感受,从中培育学生的抽象感悟能力。

老师:我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

(学生举手)

老师: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觉得和父母一起散步可以谈谈心,一家人有说有笑,即使父母批评自己,也不像在家中那么严肃。

老师:很好。散步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它是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叙事散文——《散步》。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课文)

二、从初中开始,语文教师就要结合记叙文的教学对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初步的培育,具体讲就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形象材料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划分文章段落、归纳段意、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中心思想、认识写作特点、表明自己的观点等等。程翔老师通过针对性较强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人物的一言一行)寻找回答问题的依据,同时他还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典型人物身上寻找典型的形象特征,使学生学会在形象中捕捉特定的意义。当然他还没有忘记培育他的施教对象对形象的感知能力,让他们用声音来准确地再造形象(见划线部分)。

老师:一共写了几个人?

学生:四个人。作者、作者的母亲、作者的妻子和儿子。

老师:对。这四个人中最喜欢母亲的举手?

(学生举手)

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

学生: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老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老师:母亲尽管走远一点就觉得累,但体谅到儿子的一片孝心,就出来了。这是写母亲的动作。“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母亲十分信赖孩子。

老师:对。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语言?

学生:倒数第二段。

老师:请你读一下。

(学生读课文)

老师:“还是走小路吧。”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学生:因为母亲知道了孙子要走小路的原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孙子想去看看,当奶奶的应该满足孙子的要求。

老师:很好。那么母亲的这段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

(学生读课文)

老师:同学们注意,文中写道:“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这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怎样读才能表现出这个转变的过程呢?

学生:我觉得“还是”两个字带点拖音:“还——是——走小路吧。”

老师:很好。你体会得很到家。母亲的第二句话怎么读呢?

学生:(大声地)“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老师:用不着这么大声。母亲让儿子背着自己,提这点儿要求用不用事先跟儿子商量商量?

学生:不用。

老师:对呀。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

(老师范读课文)

老师:以上我们分析了对母亲的描写。

(老师板书: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动作、语言)

三、初中生应该能够对心理上产生的微妙情感变化有敏感的捕捉能力,因此老师要加强在这个方面的引导。情感体悟是从经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理性认识,是看不见的抽象,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往往隐含着这些稍微复杂(对于初中生而言)的内容,需要思维的抽象分析和判断才能体会到的。

老师:最喜欢作者的举手。

(学生举手)

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作者?

学生:他很孝敬母亲。

老师:哪里看得出来?

学生:“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老师:“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句话的隐含意义是什么?

学生:伴同母亲的时日短。

老师:对。作者希望在母亲的有生之年能多出来几次散步。作者对这次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是很珍惜的。作者的这种感情在前面的哪一段中表露过?

学生:“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老师:哪几个字应重读?

学生:“太”、“总算”和“又”。

老师:好。作者在内心深处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而高兴。这是什么描写?

学生:心理描写。

老师:对。那么作者的那句话怎么读?

学生:应该干脆利索:“走大路”。

老师:或者说是斩钉截铁。有没有商量的余地?

学生:没有。

老师:对。说一不二。“走大路”。我们把第六自然段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刻画作者本人,较多地使用了心理描写,也有语言描写。

(老师板书:作者孝敬母亲心理、语言)

四、优秀的记叙文之所以会产生撼人的力量,细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细节,更重要的是发现这些细节所隐含的特殊意义。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细节,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书本中的细节与生活中的细节联系起来思考。细节的发现也离不开细腻的情感体验,两者也应结合起来。

老师:最喜欢文中这个小孩的举手。

(学生举手)

老师:请你说说理由。

学生:这个小孩没有坚持非走小路不可,他听从了爸爸的话,是个懂事的小孩。

老师:很正确。文中小孩说了两句话,谁来读一下?

(学生朗读课文)

老师:这个小孩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靠自己细致的观察得出的。说明这个小孩怎么样?

学生:很聪明。

老师:对。

(老师板书:小孩懂事、聪明)

老师:只剩下妻子一个人啦。最喜欢妻子的举手?

(没有学生举手)

老师:请你说说为什么不举手。

学生:我不喜欢这个人物。

老师:为什么?

学生:妻子没有说一句话。

老师:不说话你就不喜欢?

学生:书上写“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就是说,妻子在家里就不听——

老师:就不听丈夫的。你是这个意思吧?

(学生点点头)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妻子难道一切必须听丈夫的吗?

学生:不行。

老师:对呀。丈夫说得对才听,说得不对还能听吗?那就另当别论了。为什么这个妻子在外面总是听丈夫的呢?那是因为她维护夫妻之间在外界的美好形象,她很给丈夫什么?

学生:面子。

老师:对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妻子在外观上是很尊重丈夫的。但是回家就不同了。在家里夫妻之间完全可以互相批评。这叫内外有别嘛!妻子没说一句话,那是因为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一旦丈夫说“走大路”,妻子就毫不犹豫地支持丈夫的意见,也走大路。妻子不说一句话,正说明她是一位默默奉献,更多地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她说得少而做得多,同学们不喜欢这样的妻子?反正我喜欢。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

学生:同意。

老师:喜欢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

老师:看法发生变化了,这就是理解了。好,下面我们把文章最后一段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板书:妻子默默奉献、贤妻良母)

五、初中生抽象思维之格的发育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特征,一是他们能从由形象、情感和细节等构成的文章或段落中,准确地概括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二是他们能从由形象、情感和细节等构成的文章或段落中,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一般感受。程翔老师最后引导学生准确地概括出了他们对文段的一般感受,同时也示范了老师的思维成果。

老师:同学们,这一段内容就好像一幅电影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表示。

学生:爱。

老师:对。

(老师板书:爱)

老师:家庭的幸福大厦就是由爱支撑起来的,散步所体现出来的温馨与幸福就在于此。希望同学们以后经常与父母在一起散步,去感受美好的家庭生活。

评议:

这节“课堂实录”的教学模式是很简单明了的。它体现了“总——分——总”的一般模式特征,先总结经验,后总结感受,中间通过形象、情感和细节等分析字里行间所呈现的特定意义。这个模式突出了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具体表现为:

1、教师呈现思考的情境和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抽取若干个问题

3、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回答问题的依据

4、学生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感受或见解

5、教师的评价与示范

程翔老师的这节课堂实录的语文思维教学理念是,教师要做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和示范者,要为思维而教。我们从这节课中可以得到很多语文思维教学方面的启发:一是将对“问题的解答”作为语文思维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内容,学生在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逐渐学会脱离具体感性经验材料,而寻求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二是将“教师是主导”的作用定位在引发思维的主导位置上,教师在整个思维教学活动中始终走在学生的思考前列,用一个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既定的方向(抽象思维之格)发展;三是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体现在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解答上,他们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四是思维训练是师生双方为改变和发展自身的思维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它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也就是说在语文思维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入到思维训练的程序中,两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

15、《乐高》教学设计一等奖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 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16、《小山羊》课堂课堂实录片断及评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复习与本课生字有关的部首和字:讠、口、犭、鸟、又、青、乞、身、寸、苗、句。
二、新课(以字词教学为主)
(一)出示图片《小山羊》,提问后贴在黑板上。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小山羊》(板书课题)。自己先学一学,想想这一课说的小山羊什么事,谁知道自学的要求是什么。
生:自学的要求是:1.读准字音;2.分析字形;3.想想词义;4.读读课文。
(三)开始自学。老师默默听取和指导学生讨论,摆弄与生字有关的卡片。
(四)字词教学。
师:这一课写的什么事?
生:这一课写的是小山羊请客的事。
师:我们很快把生字学一学,再看小山羊是怎样请客的。谁来说说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生:我学会了jī(鸡),小鸡的“鸡”。鸡有两只翅膀像小鸟,所以是“鸟字旁”;左边加“又一次”的“又”,把“捺”变成“点”,就是公鸡、母鸡的“鸡”。
生:我是用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记的:小鸭子的“鸭”把左边的“甲、乙”的“甲”换成“又说一遍”的“又”,把“捺”变成“点”,就是鸡蛋、烤鸡的“鸡”。
师:(边听边板书“鸡”,“捺点”用红粉笔标出)谁还学会了什么字?
生:我学会了吃饭的“吃”,吃字是“乞丐”的“乞”加上“口字旁”。
师:(板书“吃”)“吃”的右边为什么是乞丐的“乞”呢?
生:乞丐没有钱跟别人要饭吃,所以右边是乞丐的“乞”。
师:对。我们接着往下学吧!
生:我学会了māo(猫)和gǒu(狗)两个字,因为猫和狗都是动物,表示动物的字差不多是“反犬旁”,所以猫字是麦苗的“苗”加上“反犬旁”,“狗”字是一句话的“句”加上“反犬旁”。
师:举起“猫”和“狗”字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生:我知道因为猫是喵、喵地叫(学猫叫声)所以右边是“秧苗”的“苗”。
师:大家觉得这课书的生字哪个是最难写的?
生:我觉得谢谢的“谢”最难,要是用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分析字形就不难了。
师:好,请你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就不觉得难了。(举起“谢”字卡片)
生:“谢”字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左边是“言字旁”(这时老师把折叠的“谢”字卡片翻出言字旁),中间是“身体”的“身”(这时老师打开卡片的中间部分,露出身字),右边是“尺寸”的“寸”,(老师打开右边的折叠部分,出现“谢”字)组成感谢的“谢”。
生:我还有个好办法来记谢谢的“谢”,言字旁加上“射箭”的“射”就是“谢谢你”的“谢”字。
师:你说得也对,但是得认识并且会写射箭的“射”,“谢”字才不会写错。
生:我有个办法更好记。因为要说谢谢,就得发言说话,所以左边是言字旁,说谢谢时要点点头表示感谢,一点头身子就得动,所以中间是身体的“身”字,点头的时候,头动得不大,也就有一寸,所以右边是一寸的“寸”。(大家笑了)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你这个方法更好记,请大家一齐写一遍。(全班同学书空)
生:还有一个难记的字是骨头的“骨”,老师,“骨”字可以说是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吗?
师:你先说说看。
生:(接着说)上边是“竖、横折、横折”,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月字底,“月”字把“撇”变成“竖”。
师:我认为可以这样记(边说边板书“骨”,第二个“横折”用红笔突出)
生:我给老师提个意见,“骨”字不应该说成是“月”字底,我查字典,“月”字部里没有这个字,妈妈说它是自己成一个部首的。
师:好!你说得很好,不但学前做了准备,还敢于在课堂上提出不同意见,我觉得在单独分析“骨”字的时候,也可以说是月字底,我们以后再研究好吗这课的最后一个字谁来分析一下?
生:最后一个字是qǐng(请),请客的“请”,“请”字是青草的“青”加上“言字旁”。
生:请喝酒的“请”,我是用换一部分的方法来分析的。“清洁”的“清”把“三点水旁”换成“言字旁”。
生:“请坐”的“请”是形声字,要请人家坐下,就要说话,所以言字旁给请字标义,青年的青和请字的读音差不多,所以青字给它标声。
师:你能用形声字的方法来分析“请”字,很好,奖励你一朵红花!(大家鼓掌)谁会用“

请”来组成词语,说句子?
生:请坐、请进、请问。
生:“请”字是礼貌用语,是“请走好”“请进去”的“请”。
生:小红说:“老奶奶,请您坐在我这儿吧!”
生:我请爸爸吃苹果。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每人得一朵小红花。(大家鼓掌)
巩固复习(略)

重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小山羊》课堂教学评析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 宁德琮

这篇课堂教学实录,体现了刘敏贞老师在改革识字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和成效。
从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已具有自学汉字的能力,初步做到了“无师自通”。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学生能运用汉字的基础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较好地学习字的音、形、义,特别是能根据生字的特点,用多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如:他们能用熟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的方法学习“鸡”字;能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猫、狗、请”三字;能用分析字形结构的方法或联系生活经验学习“谢”字等等。
2. 学生能自己找出学习难点,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难点。从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如:学生从“谢”字的字形,联系到人们向别人致谢时的形象;能从抽象的文字联想到日常生活中有关的具体事物,说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联想、想象能力。学生能用多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反映出学生已具有分析、综合、类比等能力。学生能够独立找出字的难点、解决难点,能想出独特的记忆字形的方法,这说明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学生回答问题或叙述自己自学生字的方法时,语言清楚明白、比较简练,这标志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识字过程中也得到了发展。
一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思维、语言能力达到了这样的水平,这和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联系刘老师所写的经验,就不难看出刘老师在识字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1. 教师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出发,提前集中教了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和较多的独体字。在教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构字规律,并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在自学中运用这些最基本的汉字方面的知识,掌握识字方法。这都有益于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形成。
2. 教师教学生识字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从学生识字开始,教师就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叙述自己自学的方法和结果,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学生在自学生字的过程中就要自己组织思维和语言,从而促进了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发展,又进一步提高了识字能力。
3. 教师能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出的教学要求明确恰当,又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生经常在愉悦的气氛中乐学、会学,就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教师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7、《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有效课堂学习心得

  我主要从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方面,浅谈两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

  重视课前的备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二、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8、课堂阅读教学大赛《欢乐的泼水节》课堂实录

课堂阅读教学大赛《欢乐的泼水节》课堂实录

师:想听老师说说心里话吗,你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不过我的家乡也很美,我来自遥远的云南玉溪,我的县是个多民族……县,其中的傣族……在我们云南,还有一个美丽的西双版纳,

看录像。

师: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体验吗?把书本翻到20课,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讲“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生齐读课题。

师:小组里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会使用学习符号。

生自读。

师:都会读了吗、这些词语会了吗?自己练练。

生自读词语:

幸福 水桶 互相 香水 泼水节一年一度 吉祥 象征 湿淋淋(注意,其他同学读的时候,发现不太正确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这个生字在课文中,单独念的时候读淋,。。读的时候读轻声) 不肯离去

开火车读。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一遍。

师:注意后鼻音的词语,再齐读一句。

生齐读。

师:分小节读课文。

边读边纠正。

师:读课文的时候,就得像这位同学一样,认真地把课文读准了,特别是轻声,后鼻音。下面,我们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师: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听出来比刚才的有进步,有收获了,那想不想更有收获呢?这次,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去感受傣族人民的心情。

生读第一节。

师:读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师: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凤凰花开了。

师:很美的凤凰花开了。

师:一年一度就是――

生:一年一次。

生: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就会迎来一年一次的泼水节。

师: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当它到来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高兴。

生:兴高采烈。

生:很开心。

师:读这段文章的时候,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

生读。

师读。

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有感情。

师:咱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次。

师: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想到了什么,读了这段。

生:人们很早来到了……

师:有没有想象出来,泼水节的时候,人们怎样泼水的场面?

师:谁来形象一点,怎么泼的。

生做动作。

生:就是直接很快地拿起水一直这样,很快速地泼。就是像录像里面的人。

师:谁能找个词,把泼水节狂欢的词语形容出来

生:欢乐。

师:泼水节的欢乐

生:追赶。

生:泼

师:很好,水泼头发泼泼泼。

师板书灌 泼

师:谁再能把灌和泼这两个词语来比一比?

生:水泼头发泼泼。

师:我拿瓢往身上灌。我们边读边体会。

生齐读。

师:还不是很欢乐,你们是不是不喜欢泼水节呀?

生:喜欢。

师:我们站起来,想象着这样的景象,一起读。

生边做动作边读。

师:下一段,我看谁读得最开心?

生读。

师:有没有读得更开心的。

生读。

师:老师要提醒你,老人顿号,孩子顿号,咱们读的时候要慢一些。

生齐读。

师:这句话,把咱们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写出来了。

我们一起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

师:谁来描述

生:有老人、小孩……

生:还有花瓣,还有香水,花瓣火红火红的。

师:咱们这个图里有老人,小孩,姑娘,小伙,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师板画笑脸。

师:有人问,他们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他们还那么高兴呢?

生读。

师: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谁具体地说一说,为什么笑开了花,因为这是什么的象征?

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师:吉祥,如意,多幸福的两个词语啊,咱们一起写下来好吗?

师板书。

师:来,咱们一起幸福地读一读,好吗?泼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谁得到的幸福也多。最后一句再来一来。

师:怎么能不高兴呢?说明大家的心里都怎么样?

师:挺开心的对吗?这样的活动,大家想去参加吗?如果你此时在西双版纳,想和傣族人一起泼水吗?你喜欢谁就给谁泼水,就给谁泼水。

生做动作泼水。

师:咱们带着依依不舍的情感,一起读最后一节。

把快乐的心情和依依不舍读出来。

师:直到深夜都不肯离去,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节日,回去以后查一查,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哪些节日。

师:下课后再读课文,把你的快乐和依依不舍读出来好吗?

19、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水调歌头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水调歌头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一、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题目及作者

课前预热(幻灯片一)(配乐《雨的印记》)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

师:好,同学们,很高兴能够和大家相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样一个难忘的时刻;

很荣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成为你们临时的语文老师,你们也将临时作为我的学生。但我相信,我也坚信,在接下来这短暂的45分钟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定能够碰撞出人生最绚丽最灿烂的火花!

同学们,其实啊,老师在课下了解到,我们5班的同学们是最优秀的,是最棒的!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今天老师为了奖励大家,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希望大家在课上积极踊跃的表现,到时候老师自会将这份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上好这节课?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

(好,很好!)上课!

二、 情趣导入(幻灯片一)(古典音乐响起)(板书)“月”字

师:同学们,谈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的确,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幻灯片二)

三、 走近苏轼,检测字词读音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 教师补充介绍。

师:好,同学们,说到作者苏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下面哪位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的相关情况。

生:介绍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把苏轼的相关情况做了详尽的概述,在课下预习准备的非常充分! 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生齐鼓掌)

师:大家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片文章的体裁是“词”,“水调歌头”应该是“词牌名”

2、 检测字词读音

师: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对这篇文章字词读音掌握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幻灯片四)

宫阙(què ) 琼楼玉宇( qióng y? ) 朱阁( gé ) 绮户( qǐ )

婵娟( chán juān )不胜寒( shēng )

四、讲授新知

1、解读小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会注意到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我的问题是:这行小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幻灯片五)

生: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缘由。

师:同学们从哪里看出交代了时间。一起说(丙辰中秋)在这首词中具体指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意味着什么?(团圆)这首词的缘由体现在哪些句子上?(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辙的字。写作此词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 此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

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2、配乐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师:接下来老师把这首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拿出笔把该正音的地方自己标注上,把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斜杠在书上表现出来。

教师配乐范读(幻灯片六)

师:好,同学们听完老师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想大家一定会沉浸在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这一幅幅画面和美妙的意境当中,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中定然也激荡着一股热烈的情感,急切的想诵读这千古传唱的佳文!下面我们齐读一下这首词,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尽量读出词的韵味来。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前后四人1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组织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这首词,然后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大意?5分钟后检测各小组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下面检测一下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把酒问青天:端着 又恐琼楼玉宇:担心 高处不胜寒 :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低绮户 :雕花的窗户

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我为大家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和自豪,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同学们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3、共读课文,赏析诗词

师:(幻灯片七)

合作探究

①诗的上阙主要写什么?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上阕: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师:怎样通过你的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力求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

生读评议

②(幻灯片八)质疑二:阅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问什么无眠?学生齐读

夜已深了,失意与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结合背景)

师:这几句又应该怎样读?注意揣摩?小组竞争的形式

(幻灯片九)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豁达 胸襟。

师:这几句,谁来读一下,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你的声音和语调表现出来?

师:刚才我们对这首词的大意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做了了解,下面想请同学把对这整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现出来。

师:哪位同学试着朗诵一下,把你对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达出来。

生:点评指导朗诵:为他的勇气鼓掌。段与段之间要有停顿。月亮慢慢的移动照到无眠的人,离愁别恨的怨恨之情喷薄而出,接着是对人生的感悟,自慰,最后退一步转成一种平和的心态。感情的变化要读出来。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沟沟坎坎,岁月的风风雨雨,一起走进1000多年前的北宋,想象自己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在中秋团员的夜晚,喝的大醉,思潮翻滚,把酒问月,吟诵了这首词,你现在正对着明月抒发心中的矛盾之情、思念之情,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如果同学们能加点手势动作表演一下会更好,哪位同学上台试一试?

4、师:结合板书小结这首词。

小结:上阕: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乐观的情致和旷达的胸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词,我想单靠这一节课粗浅的学习,我们是无法完全体会到的这首词所蕴含的意境,也许当我们待到成年时,再来读这这首词,可能会咀嚼到更深层的情感。

5、课下作业(幻灯片十)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

二、把这篇文章改写成散文。

五、结束

师:结束语:

好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的出色,下面老师决定要把这份特殊而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有请我的同事来自沧州的袁静老师为大家献上一曲小提琴演奏《水调歌头》让我们一起在聆听的同时,再一次走进这首词中,品味它的美妙意境。好,有请袁老师!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课,同学们我们有缘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水调歌头课堂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20、课堂教学反思

  过对这节课的认真准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加深了,了解了更多教学手段,锻炼了自身素质,自我感觉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大进步。课后反思,总结如下:

  有所进步的地方:

  1、在设计中体现了综合性和多样性,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了音乐,还准备在以后教学中融入电脑教学,运用计算机的绘图软件绘画。

  2、在课件的制作中对音乐和图片的选择有较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3、在语言讲解上较以前精练简洁。

  4、在教学仪态上较以前少了些随便的感觉,多了些亲切的感觉。

  有待改进的地方:

  1、有些知识点设计不够深入,如在色彩的运用中的`搭配服装里,感受对比色红配绿的搭配时,对学生有些误导,应对对比色搭配协调的方法知识进一步引导学习。

  2、不注意总结,使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主题不明确。

  3、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达到全面性,未能关注全体学生,如在结束时后排有两个学生很积极地想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但是未能关注到。

  4、对学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反馈学生的回答应变能力不强。

  5、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锻炼,在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环节中,音乐和美术的结合,由于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不强,所以在运用色彩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时没有深入地引导。

  6、语言和动作等仪态方面,应更注意自然、亲切。

21、荷花课堂实录

《荷花》一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荷花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荷花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荷花课堂实录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荷花

师:想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我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

(播放视频荷花),学生边看边小声议论。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千姿百态

生:美丽

生:百看不厌

生:完美无缺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课文中描写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受到了荷花是那么的美丽。

生:我觉得荷花真漂亮。

生:我好像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师: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

生齐:第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2段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谁能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句子,再指名读。

师: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个挨着、挤着。

师:你能表演出来吗?

生:……不能。

师:怎样才能演出来呢?谁愿意帮他。

不少同学跑到讲台前,大家挨在一起。

师: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

生齐:多!

师: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贴池塘图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呀?

生:这是池塘。

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把这些荷叶贴在池塘里,注意要表现出挨挨挤挤的。

学生贴图,刚才没有表演的学生优先。

师:贴得真漂亮。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这一句。

师:读了这句话,除了知道了荷叶多,还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荷叶很绿,是碧绿的。

生:它的形状是圆的,很大。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呢?

指名读,齐读。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你喜欢这样的荷花,我听出来了,特别是你轻轻地读出的“小莲蓬”,读得多好呀。

课件出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形态。

师:你们看,荷花有着不同的姿态,他喜欢的是其中的哪一种呢?

生指出。

师:这是全开的荷花,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请你也读一读。

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荷花呢?有谁喜欢这样的,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半开的荷花,也很美呢。再来看看这一种。女同学齐读。

师:全班同学齐读这三句话。试着把它背下来。

拿出三种形态的荷花剪纸,指名同学边背边贴在图上。

看图一起背诵这三句话。

师:老师喜欢什么句子,你们想知道吗?我也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好!

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读句子。

师:有谁和老师一样喜欢这句话的?你能读读吗?

指名读。

师:大家听出来没有?我们读的时候都突出了哪一个字?

生齐:冒

师:在这里,“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钻

生:露

生:长

生:冲

生:跳

生:其实就是“长”出来。

师:怎么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生:转眼间就长出来。

生:高兴地、兴奋地长出来。

生:很急切地长出来叫“冒”出来。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地、争先恐后地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啊,这些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做些什么?

生:它们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呼吸新鲜的空气。

生:它们想出来玩一玩,吹吹风。

生:他们想出来和“大圆盘”交朋友。

生:它们想出来看看蓝蓝的天空,看看高高的大树。

生:它们还要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师:你们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生齐:很美

师:看看那一朵,

生齐:也很美。

师: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生:不,是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师: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听老师读,好不好?

教师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自由地美美地读吧!

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读给我们听。

指名2—3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师: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贴小孩头像图在荷叶上)。除了蜻蜓和小鱼会来和我说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跟我讲话呢?

生:小青蛙会来对我说:“我的孩子长大了!”

生:小蜜蜂来对我说:“你看,我清早采的蜜多甜呀!”

生:小鱼告诉我它梦见它的妈妈带它到处游玩,多快乐呀!

师:我知道还有很多小动物有好多话要对荷花讲,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篇短文。(学生拿出补充材料)这是朱自清所写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老师先给你们读一读。

师配乐读。

师:这是著名作家、散文家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的一段,回家后,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吧!

以上内容来自荷花课堂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22、变脸课堂实录

魏明伦的《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讲述的是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的故事。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变脸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变脸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变脸课堂实录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播放川剧变脸绝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刚这段录像中给我们展示了中国戏剧中的一门绝技,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直观的图像服务于文本解读,旨在引起学习兴趣,这是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准确的定位。

□专家点评

生1:变脸。

师:很好,你们对变脸有什么了解吗?

生2:原来央视《笑傲江湖》中的打斗中出现过这种绝技。

生3:是从四川那里流传开来,在川剧中经常看见。

生4:刘德华曾经拜师学艺了的。(学生笑)

师:很好,看来大家平时都很注意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的语文素材。那么我想多问一句,刘天王后来学成了没有?

生5:好像没有,说是行业机密,不能外传。(大笑)

师:(微笑)大家说得都很不错。变脸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表演的绝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夸张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所以刘天王至今不能如愿,没有学会变脸。今天呢,我们就要学习有巴蜀鬼才之称的魏明伦先生之经典剧作《变脸》。

从学生感性的一知半解到理性的认识和了解,教学中信息的积累往往体现为这样的过程,从而体现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维度的发展。

□专家点评

略读——概括情节

师:一出戏就跟一部小说一样,也应该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大家浏览全文,把全文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个部分划出层次,分别概括各个部分的大意。(生阅读浏览,概括大意)

生1:开端——水上漂从人贩子手中买来了狗娃。

发展——水上漂想传变脸绝技给狗娃,以帮助他实现传宗接代的愿望。

高潮——无意发现狗娃是女孩,心痛不已。想要抛弃狗娃,让其自谋生路。

结局——最终被善良的本性唤醒,救起了并收留了狗娃。

师:大家对本剧的情节很熟悉了,能试着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大意吗?

(生概括)

师:老师觉得标题中的两个字就可以把课文的故事情节概括下来。(板书:变脸)你们觉得呢?

生2:(若有所悟)剧本的题目是变脸,剧情也是围绕变脸展开,文中的主要人物在剧情发展中也在不停地变脸。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自然地向学生传达戏剧基本知识。□专家点评

以教师的阅读体验和发现引导学生的阅读,体现教师对阅读过程参与的价值。教师参与阅读过程,在自我认知和参与方式上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同学”,但是在参与内容与契机上要体现为“先学一步的同学”,这样的参与才是有价值的。

□专家点评

精读——分析人物

师:是啊。剧中的人物也在不停地“变脸”。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如何变脸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结合剧本中的原文来解释这一张张变幻的脸。我们先来谈谈水上漂。

生1:先是欢喜的脸,我从第117面的“怡然自得”“饮酒抒情”中看出来,他很喜欢这个从人贩手中买回来的狗娃。

师:很好,他从戏剧的旁白中找到了依据。

生2:还有“老陪少,拍巴掌,手舞足蹈,合唱儿歌”。

生3:我认为是怜爱的脸,从第119面中的“抚慰”“冲动”“咳嗽”这些词可以看出水上漂很同情爱护这个孩子。

生4:还能从音乐中看出。如第116面中的“锣鼓欢快”“驾舟舞蹈”。

师:观察敏锐,很棒!

生5:我不同意前面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水上漂最开始应该是苦涩的脸,因为从第120面中他自诉的身世可以看出来,他是个苦命的人,不仅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腐蚀了他,他的自身遭遇也让他痛恨女人。

师:(微笑点头)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前几位同学是从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条纵轴来看的,生5是从水上漂的身世这条横轴来看的,都很有见地。(掌声)好,我们就按生5说的横轴来看,如果最开始是苦涩的脸,那么水上漂下面换成什么脸了?

生6:欢喜的脸。

师:为什么?

生7:因为他买了狗娃,狗娃很心疼爷爷,把水上漂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看待,让水上漂不再孤独,

生8:还让他传宗接代的思想有了真正寄托的对象。

师:很不错,然后呢?

生9:应该是愤怒的脸。

师:为什么?

生10:因为他认为狗娃欺骗了他,从第123面的“厉声催逼”“审视”“气得双手颤抖”可以看出。还有旁白中的景色也能看的出来。

师:说的好极了,接下来是什么脸?

生11:我想是悲的脸。虽然他很心疼狗娃,但是他依然不留下狗娃,说明当时重男轻女的现象实在太严重了。

生12:我想是无奈的脸。从他“返身望天三思”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水上漂此时做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都很不错,找到了水上漂的几副脸孔,从这苦涩的、欢喜的、愤怒的、悲伤的脸中,你们能不能告诉我水上漂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3:是个善良的人。不仅收留狗娃,即使不要了,也没有卖他,还给了盘缠,最后还救了他。

生14:还是个身怀绝技却到处找传人的可怜的人。(生笑)

师:好,分析得很透彻。那我们再来看看狗娃吧,你们觉得在剧中他又有几张脸呢?

生15:最开始是悲伤的脸,他被人贩子卖来卖去,还惨遭毒打。

生16:他没有人的尊严,被叫做牲口。

师:好,注意了开端部分中人贩子的戏份。

生17:他没有爹娘疼爱。

生18:我觉得用悲泣的脸更好些,更能显示狗娃的血泪身世。

师:(老师带头鼓掌)同学们已经开始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了,善于动脑筋,非常好。然后呢?

生19:是喜悦的脸。因为他遇见了水上漂,真正爱他的“爷爷”。

生20:接下来是忧虑的脸,他听见爷爷的话以后,害怕爷爷不要他,担心又被人贩子卖来卖去。第121面的独唱就是这张脸的最好证明。

生21:最后是悲痛的脸,预想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无处可去,心如死灰了。

结合文本关键内容来分析和体会,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同时,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专家点评

审读——辨明冲突

师:看到这一张张变幻的脸,我不禁要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的情感会经历这样多的变化呢?

生1:因为一个要丢弃对方,一个要跟从对方。

师:看来这就是这段故事中戏剧冲突的焦点了。可是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矛盾冲突呢?原因何在?在文中找出关键的一句话来证明你的答案。

生2:是因为狗娃不是男孩子,而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传宗接代靠儿子。从“家传绝技,独孤一枝”“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传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哟”可以看出来。

尊重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是引领阅读走向更深层次的基础。这里找到的剧本表面的戏剧冲突是后面阅读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铺垫,这样的阅读过程才能给阅读者带来阅读超越的成就感。

□专家点评

师:那么,一个要分一个要留,应该只是表面的冲突了。大家看到更深层的问题了吗?大家先讨论一下。(生讨论)

师:我请大家关注一下两个人物的情感历程。他们的情感历程有惊人的相似,都是先悲后喜,由忧到哀。生活中当两个人的情感历程很相似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惺惺相惜,相依为命,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开始狗娃身份没有暴露的时候,一老一小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这么一幅暖人心肺的祖孙图。那么我想请同学们深入到事情的本质中去比较,在他们对对方的亲爱之情有区别吗?

生3:有,动机不一样。水上漂亲爱狗娃有个重要的原因是要他希望这个男孩子能传宗接代,而狗娃是感受到了真诚的帮助和爱护之后一种本能的回报。

生4:水上漂需要找个人来继承他的绝活,而狗娃对水上漂却是一种纯真的亲情。

生5:我明白了,冲突从表面上看是老汉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但是还有一种冲突隐藏在情节后面,那就是水上漂和狗娃两个人情感上的冲突。

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样的阅读就不只是浮在作品的表层,而是深入到作品的灵魂。□专家点评

师:是啊,传宗接代、延续绝技是水上漂出于功利目的的一种需求,最初他对狗娃的感情、他的那种快乐中是掺杂着这种功利因素的,他知道真相后要丢弃狗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功利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狗娃对水上漂则完全是出于真情,是人最真诚的情感。真爱和利益一直在剧中做着较量。

续想——加深思考

师:课文选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下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生热烈反应)那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下面这三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思路,大胆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

式子一:功利需求>情感需求

生1:

我想水上漂最终还是不能战胜封建思想,还是把狗娃赶出家门,狗娃依然回到过去没有尊严,没有人疼爱的黑暗无边的日子里。

式子二:功利需求<情感需求

生2:我想水上漂勇敢地面对了现实,收留了狗娃,并且将变脸传授给了狗娃;狗娃勤奋练习,成了第一个变脸的女艺术家,赚钱养家,最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并且立下规矩,可以传女。(学生笑,掌声)

以学生的自主联想和对这些联想的评价来巩固对作品内在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同时让学生经历情感态度的锤炼。□专家点评

式子三:功利需求=情感需求

生3:水上漂既不忍心把狗娃赶走,也不能传给女孩子,于是寻找了另一个男孤儿收养了他,并且和狗娃结婚,从此一家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师:(微笑)好的,同学们想像的结尾,已经很有童话的浪漫主义色彩了,你们最喜欢哪种结局呢?

生:(齐)第2种。

师:看得出来,你们都是善良的人,本剧的作者魏明伦先生和大家一样。后来水上漂还是收留了狗娃,不过,以后的经历可是十分曲折坎坷的。可惜的是现在我们无法阅读到全剧。同学们觉不觉得遗憾呢?(生赞同)不过,这点遗憾还比较容易弥补,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来《变脸》全剧剧本,看看这一老一少后来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遭遇。以表演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将语言品味的学习目标巧妙而饶有情趣地落到实处。

模演——品味语言

师:变脸是川剧的绝活,《变脸》这部戏也是川剧中的精品。四川方言是我们方言种类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川剧也是我国地方戏中极富特色的剧种,我们遗憾的是无法亲耳听到这部戏的原音原貌。不过,老师倒是可以会念几句四川方言,请大家再浏览课文,找出你觉得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台词或唱词,老师试着用四川方言给大家表演表现,看看这些台词或唱词反映出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好不好?

(生热烈反应,浏览课文,择取台词,老师用方言表演朗读,师生共同体会人物内心情绪,有的学生也跃跃欲试,模仿老师的四川方言音调朗读自己找到的台词,课堂气氛活跃)

师:老师的四川方言只能算鹦鹉学舌了,真正的川音川情不知道有多地道、多感染人啊。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四川去亲身感受一下。如果能听听川剧,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倘若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魏明伦的《变脸》,那可算一件幸事啊!!!

将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目光引向课外,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

以上内容来自变脸课堂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观赏——交流信息

23、课堂教学反思

  《租船》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让学生灵活运用余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对春天的理解和体会,并在其中插入了“惊蛰”这个节气,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而后通过创设同学们郊游需要租船的情境来引出课题,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在剩余1个人的情况下,不着急给出答案,而让学生充分的说出各自的结论,在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得出给剩余的1个人需要再增加一条船,进而引出在这种情况下余数要进一。

  在解决最多可以划几时的问题时,也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剩余的1元钱不够坐1小时,故而余数要舍去的道理。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理解比较到位。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孩子不会考虑实际因素,遇到这种问题有出现把所有的余数都舍去,不懂得根据实际问题去进行分析,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另外一种情况是在格式上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如果需要进一的在算式的结果上就直接进一了,还有忘记写单位名称以及写错的,或者是写一个单位名称丢一个的……我觉得可能在例题的时候,我没有对书写格式多加强调,并且没有回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进行充分理解。关于答语是本学期要训练学生写的,在这点,有的孩子养成习惯比较困难,会忘记写,需要老师及时的提醒。